一.概况
三期项目位于东莞市南城区,距新城中心区约两公里,西临东莞大道、南为绿色路、东为宏伟中心路,绿色路对面为世纪城·国际公馆一、二期项目。项目占地总面积为9838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52196.7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为197300.0平方米。包括:中高层、高层住宅21幢;九班幼儿园一座;集团办公楼一座及部分沿街商铺、小型超市。地下建筑主要为地下车库及部分设备用房。
二、总体布局和设计构思
1、设计宗旨
小区规划以人为中心,以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划优质生态环境,突出健康休闲的生活理念,为居民塑造环境优美、舒适便捷、和谐交流的社区环境和生活体系。规划主要突出以下三点: 1)、和谐——人与自然和建筑的共存与融合 2)、健康——园林化的健康社区环境的营造 3)、个性——具有认同感的个性化空间设计
2.总体布局
三期项目设计结合基地现状条件,以自然环境为中心,以轴线展开功能布局,形成具有整体性、系统性以及均好性特征,并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可操作性的整体布局结构。 整体框架结构框架:“一心、一环,两轴,多点”
一心:位于基地中部的绿化景观核心。两条绿化景观轴在此相交, 水面沿步行空间展开,形成视觉焦点。一环:一条交通环路。两轴:一南一北两条绿化景观轴,串联起多个绿化景观节点。多点:多个绿化景观节点形成各个不同的院落空间。 通过草坡、雕塑、步道、小品等元素形成丰富的空间。
三、建筑风格
三期建筑发挥塔式建筑的优势,强调竖向挺拔感,以简洁雅致的艺术装饰风格为设计基调,造型简约,刚中带柔,垂直的柱式与横向线脚形成对比,相映成趣。在建筑群体空间的塑造中,在单体中重点处理了阳台、窗台、屋顶等可变因素,丰富了建筑外观。中心绿化景观附近建筑底层架空5.8米高,将绿化引入建筑内部,并为老人提供了雨天和酷暑天气乘凉交流的休闲场所。架空层结合地下室采光庭院,将绿化、水景等景观引入地下停车场,塑造生态停车空间。
四.户型设计
住宅单体为8-23层高层建筑。户型布局方正,户内面积控制合理、利用率高;强调干湿分区、动静分区,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特点;对景观一侧的大阳台、八角窗,既是喝茶、观景的所在,又可作为早晨的健身场所。
住宅户型为一梯多户形式,体现了集约利用土地的精神。户内空间采用全明布置,南北开窗,具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同时可以较好地利用冬季南向的直射阳光和在夏季有效地组织室内穿堂风,创造生态型的住区空间。
五、绿化设计
1、系统有致的绿化开放空间
建筑平面的绿化系统结合规划结构,以绿化景观轴为线索,以最贴近住宅的方式布置,提高了绿地的共享性。紧密联系核心景观区和几个入口景观节点,在景观核心处将水面放大,结合健身广场、亲水平台形成景观节点,强化各个入口绿化空间。营造出一个生态整体的、富有流动感的绿化景观系统。
2、绿化空间骨架--共享均好
强调住宅分布的均好性,在强调绿化空间与步行系统结合的同时,注重绿化节点设计,通过园林设计,将住宅建筑融合在环境之间。同时,在注重户内具有良好“朝向”的同时,强调“景向”效果,丰富宅内临窗外视效果。
六、交通设计
三期小区道路交通系统规划以加强内部功能组织和便利内外交通联系为原则,并且进行局部人车分流系统的组织。
在宏伟中心路、银湖大道设置机动车出入口,西侧绿化带为人行景观步道。基地内部设置环行道路,采用人车分流的方式,创造安全亲切的运动或步行道,减少机动车对人行空间的不良影响。区内环路宽度为6米,入户支路4米。基地内建筑沿环路布置,设置建筑出入口。建筑入口设置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坡道。
静态交通规划也是本次规划设计的重要方面,适应小汽车的日益增长,充分考虑停车场库的安排。采取地面路边停车和地下停车两种方式。户均停车比例50%,共计1230个,其中地面停车位30个,地下机动车停车位1200个。基地机动车出入口附近设地下车库出入口。环行道路周边设临时停车位。